83歲的太原機務段退休職工毛建安老人耳聰目明,身體硬朗。8月29日,筆者來到毛建安家中,他高興地拿出相冊,讓筆者欣賞他在坦桑尼亞的照片,并且津津有味地講述坦贊鐵路建設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,西至贊比亞的新卡皮里姆波希,鐵路于1970年10月動工,1976年7月建成,它從南部非洲腹地出發(fā),跨過半個大陸,穿越森林、高山、峽谷和草原,歷經1800多公里路程,最終將觸手伸向溫暖的印度洋。這是一條被譽為“友誼之路”“自由之路”的非洲交通大動脈。
毛建安說,1971年6月2日,太原機務段設備車間黨支部書記對他說:“昨天晚上段黨委開會,援建坦贊鐵路需要一個人,段黨委決定讓你去!薄凹热活I導派我去,我就去,保證完成任務!泵ò矆远ǖ鼗卮鸬。
他說,當時援建坦贊鐵路的職工需要符合4個條件:第一,政治可靠,必須是黨員;第二,身體健康,40歲左右;第三,家里必須有兩個孩子;第四,技術過硬。當時,太原機務段、太原列車段、太原建筑段、介休工務段、陽泉工務段、臨汾機務段各抽一人。每批為期2年,他們一批共6個人。
7月12日,在太原鐵路局干部石世全帶領下,他們6個人到北京友誼賓館,參加了為期40天的培訓,學習坦桑尼亞語言、風俗禮儀和援外制度等內容。培訓結束后,他們從北京坐火車到廣州,再從廣州坐上輪船,穿越馬六甲海峽、印度洋!拔覀兌际堑谝淮巫鲞h門。海上風浪大,暈船吐得一塌糊涂!泵ò舱f。9月13日,經過18天的海上顛簸,他們終于到了達累斯薩拉姆。當時還沒有港口,輪船拋錨后,他們要從輪船轉移到小船上,才能到達岸邊。
休息3天后,他們坐汽車到了天然動物園。那里根本沒有人,全是野生動物。園內有一座石頭山,因為離達累斯薩拉姆有171公里,所以叫“171采石潮,大約有50畝地,這里為坦贊鐵路生產道砟。
到了“171采石潮,住處成了大問題!拔覀兙偷厝〔慕ǚ孔。大家和泥,做成一團團的泥巴塊壘墻。壘到1米高左右,便在上面插木棍。房梁用的是當地一種叫栲膠樹的木材,房頂蓋些長草、椰子樹葉。蓋房時,當地人給了我們很多幫助!泵ò舱f,房子建好后,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名工友一起住在大通鋪上。這些人中分為鉗工、鍛工、木工、電工等工種,慢慢熟悉后,大家克服諸多困難,互幫互助,團結協(xié)作,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。
毛建安說,“171采石潮有200余名坦桑尼亞工人,他帶著16個坦桑尼亞徒弟負責破碎機、皮帶輸送機、篩石機等機械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(yǎng)。當地是熱帶海洋性氣候,植被比較繁茂,天氣特別熱,溫差小,雨水多。每年11月到第二年2月,白天陽光火辣辣的。活特別多,他們天一亮就干活,汗水從頭到腳直往下流,非常辛苦,晚上才稍微涼快點兒。
“171采石潮四周圍著鐵絲網,“我們白天干活,外邊就有許多大象、野牛、野驢、老虎、獅子等動物,有時動物盯著我們看,好長時間才離開。毒蛇也多,有時會鉆進我們工地。那里下雨多,螞蟻會用土壘起螞蟻堡。那種螞蟻有毒,我就被毒螞蟻咬過,趕緊在采石場衛(wèi)生所打針、治療”。我問他遇到過哪些困難。“遇到的困難三天三夜也說不完!泵ò哺锌,水土不服,生活不習慣等都是麻煩,最大的困難是雨季,輸送機皮帶上沾滿了泥,除泥的工作量很大。后來,他用一塊鐵板在輸送機前做擋泥板,效果不錯。輸送機的皮帶斷了,需要20個人在兩端使勁拽著皮帶才能接上,后來,他制作了一個專用工具,一個人就能把斷了的皮帶接上。他還做了套管、專用扳手等專用工具,解決了許多生產問題。
毛建安說,隨著時間推移,他們在“171采石潮相繼建起了衛(wèi)生所、浴池、活動室等生活設施,吃的米、面、油都是從國內運去的。他們還自力更生,豐衣足食,在采石場種菜、喂豬、養(yǎng)雞,改善自己的生活;業(yè)余時間,打乒乓球、籃球,給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些許樂趣。說著,他動情地用坦桑尼亞語唱起了《友誼歌》。1973年9月24日,他們提前兩個半月完成了任務,回到了國內。
坦贊鐵路是一段凝固的歷史,它的存在,時刻都在向非洲人民彰顯著來自遙遠中國的友誼。
本文圖片均由毛建安提供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